伊通至開原高速公路遼源至烏龍嶺(省界)段工程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告
伊通至開原高速公路遼源至烏龍嶺(省界)段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目前已編制完成,即將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向公眾公開環境保護信息,具體如下:
一、項目概況
建設項目名稱:伊通至開原高速公路遼源至烏龍嶺(省界)段工程
建設項目概要:遼源至烏龍嶺高速公路,北起集雙高速公路,終點與遼寧省西豐安民(吉遼界)至開原金溝子高速公路相接。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24°00′~125°00′,北緯42°47′~42°59′之間。
路線全長35.533km。全線設特大橋1165m/1座、大橋2984.9m/11座、中橋817m/12座,涵洞59道,設置互通式立交4處,分離式立交2處,通道、天橋共28道;服務區和停車區各1處;養護工區1處,管理處1處。
二、項目建設主要環境影響及治理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和運營期內將產生揚塵、施工噪聲和交通噪聲、將占用土地,可能會對公路兩側居民及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1)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進行專業景觀設計,保護熟土及土地復墾,植被保護和恢復等。
(2) 水環境保護措施
橋涵樁基礎工程盡量選在枯水期施工,盡量避免在汛期、豐水期施工。施工材料如瀝青、油料、化學品等有害物質堆放場地應設蓬蓋,以減少雨水沖刷造成污染,施工廢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3)聲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噪聲控制措施: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工藝,振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加裝減振機座,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對距居民區150m以內的施工現場,噪音較大的施工機械夜間應停止施工等。營運期聲環境保護措施:對超標的敏感點應采取措施防治噪聲污染。
(4) 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施工期間環境空氣保護措施:混凝土拌合站的拌合設備應進行較好的密封,并加裝二級除塵裝置,料場、拌合站應設置在居民點下風方300m以外。
三、公眾參與
通過公眾參與調查,周圍群眾從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角度較為支持項目的建設,對本項目征地、拆遷和運營后的噪聲、空氣影響較為關注,認為征地拆遷過程中,增加透明度,切實保護征地、拆遷工作不損害群眾利益,同時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必須加強污染治理力度,保證區域環境質量達標。
四、環境影響評價總結論
本項目是吉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布局方案中“輝南至白山至臨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擬建公路的建成對于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和吉林省高速公路網主框架的形成,對于完善和優化區域路網布局結構,改善行車條件,適應改革開放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從長遠看,本項目建設帶來的正面綜合效益是主要的,產生的負面影響通過采用相應的措施后可得到減輕或消除,開發帶來的不利影響可為環境接受;綜合來看,該建設項目選線基本合理,項目可行。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全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到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進行查閱,或登錄jlszhb.com網站查詢,公開后10個工作日以內。
六、公眾索取環境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登錄jlszhb.com網站向建設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索取。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日期
信息公開后10個工作日以內。
八、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名稱:吉林省交通運輸廳 建設單位聯系方式: 李工:0431-85097531
| 環評單位:吉林省師澤環??萍加邢薰?/span> 環評單位聯系方式: 程工:0431-81129795 |